找到相关内容609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赖耶识——小宇宙 第八感

    真是对车田正美先生把东方西方大大小小宗教神话到处乱抓又可以天衣无缝的联系在一起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佛法中,所谓“心”,即“”。佛法心理学上,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种感觉的意识(即五)和掌管、合并上述五的功能的第六,以及在相当第六的“意识”的底层,第七的“末那”,第八的“阿赖耶识”。笛卡儿所提出的“考虑自我”,也可认为是基于第七的“末那”吧。   而佛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949570.html
  • 三类境

    真如只是性境,第六识缘龟毛空华等只是独影境,第七识缘第八见分只是带质境。所谓二合,是二境并存,例如第八识缘取自地散境时,心王所缘是性境,而心所所缘是独影境。又前五所缘自地五尘是性境,也可说是带质境;第六识缘取过未五蕴时是独影境,也可说是带质境。所谓三合,是三境并存,例如第八识缘取定果色时,心所所缘只是独影境,心王所缘却是性境,但以第六所变的定果色为本质,所以也可说是带质境。二三合中有些实在是...

    黄忏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5157271.html
  • 阿赖耶识——小宇宙第八感

    车田正美先生把东方西方大大小小宗教神话到处乱抓又可以天衣无缝的联系在一起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佛法中,所谓“心”,即“”。佛法心理学上,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种感觉的意识(即五)和掌管、合并上述五的功能的第六,以及在相当第六的“意识”的底层,第七的“末那”,第八的“阿赖耶识”。笛卡儿所提出的“考虑自我”,也可认为是基于第七的“末那”吧。   而佛法认为,第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461947.html
  • 因果产生、循环的过程

    程序是由自己转世的灵魂所带,并非父母所传。所输入的程序如何,即所谓的善因或恶因,是由你的第六(意识)所决定的。用四句话来恰如其分地形容八:“弟兄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来往传消息”。“最伶俐”指的既是第六意识。当你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感触到外界事物后,传给第六意识,它开始分别出好坏、善恶、爱恨、对错、是非、丑美等,然后决定取舍。第六意识将分别出的信息传给第七(末那...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4075389.html
  • 圣一法师禅七开示

    教我们作业,所谓贪镇痴,谄曲嫉忌,人我是非,这些全都是妄想。   为什么会有妄想呢?人人有八个:前五第六、第七及第八第六意识就是种种妄想,所以金刚经云:“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第七?恒审思量我相随,就是执著,执著有我、执著法、执著空,便称为我执、法执、空执。金刚经云:“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第七执著。若除妄想,第六识便转识成智,称为妙观察智,若果用功能把执著...

    圣一法师

    |禅宗|禅七|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2/2207431413.html
  • 唯识宗哲理略论

    Manas 意为“ 意”,vij~naana 意为“”,合而言之为意识,与第六同名。为 了和第六识相区别,第六用意译,第七识用音译。第七虽然与第 六同名,但解释不同,第六是依意根之,此为依主释。第七 是“意”即“”,此为持业释。 关于第七在第八当中的地位,《成唯识论》卷四...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545698.html
  • 鸠摩罗什寺举行为期49天的佛七共修法会

    心,凡夫心暨烦恼心,我们要认识到没有烦恼、没有业力就生不到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众生的业力所感。所以,佛把众生的心归纳为八心王,暨第一眼识、第二识耳识、第三识鼻识、第四识舌识、第五识身识、第六...第六是求不得苦,世间没有哪个人没有要追求的,名利福寿,所求之事,得不到就是苦。   第七是怨憎会苦,是冤家就会相遇的,见到了如眼中钉,产生憎恨的念头,内心很苦。第八是五蕴盛苦,是一切痛苦的总汇,即所有...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2/0842307229.html
  • 《新唯识论》第五章 成物

    意识层面显示为第六的遍计所执自性唯有当有漏功能隐涵的经验记忆还原为赖耶之幻变时,“我”才随着藏识由染而净获得不可思议的身心解脱。这里赖耶与六的关系大致相当印度教吠檀多学派所言“上梵”(本体界的大我)...才由见分变现――此为实在论见地的观照――就第六而言情形则是源于经验记忆的意象或名言挟带意识见分与之同时现起。在法相唯识学的系统中种子与现行互为因果――从种生现的角度看种界自是因位,而现界则属果位,...

    陈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3542998.html
  • 唯识宗大义

    八识者:即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第六意识与前五。阿赖耶是梵语,此翻为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能藏者,第八能含藏前七一切种子,如库藏能藏宝贝。所藏者,前七能熏发种子,以第八为所依,如库藏为宝贝所依。执藏者,第七识执此种子为我,如金银等,为人坚守。第七识亦名传送,内执第八为我,外以第六为我用,以通内外,故名传送。其有四惑:一我痴,迷无我理,恒执为我。二我见,见即是执,非我为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447684.html
  • 念佛之真心与妄心辩

    无明者,则只能以八心王中“动身发语独为最”的第六意识为所观之境,以随第六而起的别境心所中的慧心所而能观之智。又因我等凡迷从无始以来被无明覆盖本性,六根终日攀缘六尘境,时时处处分别执着。故就以我人妄动攀缘之弱点为胜用,令第六之强烈意识而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间断。心因境生,境因心现。恰恰以所执之佛号为所观境,以此境而促进随第六心王所起之慧心所。久而久之,工夫纯熟,自然会达到能所之不二,智境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5950712.html